目前,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,提高服务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势在必行。长久浸淫于刀片行业的人都会很谦虚地顺口说出这样的话——“小产品成就大事业”。的确,在整个金属加工过程中,刀片本身的成本仅占3%左右。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产品,却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。
中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片市场,不少跨国刀片集团在自身发展战略中,把扩大在中国的刀片销售作为首选,各企业的亚太总部、研发中心、培训中心、物流中心纷纷落户中国,从而以中国为中心辐射亚洲,更加直接便捷地服务于客户,更好地满足亚太地区客户的需求。
盘点下来,围绕中国刀片市场这块巨大的“蛋糕”,市场上活跃着的国外刀片传统上分为山特系、imc系、美国系、欧洲系、日本系五大系,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与国产刀片进行着兵不血刃的战争。
五大派系中,山特维克集团旗下包括可乐满、瓦尔特、山高、万奈特、多马等。
2012年6月6日,山特维克可乐满大中华区北京效率中心隆重开业。效率中心是山特维克可乐满在金属加工领域独创的概念,全球共有27个效率中心分布于多个国家。
虽然山特系是全球刀片市场的领头羊,但肯纳、三菱、都是“第二把交椅的有力竞争者”。2012年4月2日,imc首席执行官jacobharpaz在特固克第二工厂开幕活动的演讲中说道:“imc集团在世界上是金属切割第二大刀片制造商公司,因此在很多领域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。”对全球业内头把交椅的觊觎之心溢于言表。
而美国系主要以肯纳为代表。2011年,肯纳金属公司得到大约24亿美元报酬,其中来自北美以外地区的收入超过50%。当然,美国系刀片还有stellram、millstar、美福m.a.ford、sgs、garr、star等刀片品牌。
日本系包括三菱、京瓷、住友、泰珂洛、欧士机、黛杰、不二越、日立等。和机床整机一样,日系刀片的性价比在中国很有优势。
欧洲系主要以德国为主,包括mapal、guehring、emuge,fraisa、vargus、horn、霍夫曼等。
尽管国外品牌刀片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,但这些年来,中国市场也成就了像株洲钻石、厦门金鹭、郑钻等优秀的企业,加上原来的四大工具厂,大概有10家骨干企业,都完成了从传统刀片向现代刀片行业的转型,而且一年比一年发展得好,他们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。
不过,我国每年进口刀片约占市场总量的1/3,而且全是现代高刀片。国产刀片中,称得上现代高效刀片的仅占10%~15%这表明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片大市场的同时,高端市场被跨国企业占据,国产刀片发展任重道远。
此外需要提及的是,在亚洲市场上,中国台湾刀片正河源、上虎、dhf、安威等及韩国刀片在中国刀片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地位,特别是中国台湾刀片,以其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实用性深得中国客户之心。
与机床一样,客户购买刀片,并不只是需要刀片本身,更需要达到完美切削的要求。
因此,对于刀片制造企业而言,销售刀片就不能只是描述简单刀片本身的性能指标,也需要研究客户要加工工件的材质,结合其成本,给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。